(一)
北宋神宗熙寧癸丑榜,湖州士子朱服金榜題名,被天子擢居狀元第一人選;卻遭某權臣壓制而屈居榜眼第二。其父朱臨為此而憤憤不平。
當時,湖州道場山某高僧聽聞此事後,向朱臨開釋說:「令公子未能拔擢第一之原因,無關人事問題。」說罷,轉身指著南方說:「道場山位於湖州離方,屬於風水理論之文筆山;湖州文風之所以如此鼎盛與此有關;遺憾的是,此峰高度低於他州,因此而無法大魁天下,難出狀元也。」
高僧為填補此一憾事,便向地方人士化緣集資,在道場山後建一看如卓筆之浮屠;建成之後,高僧謂地方人士說:「三十年後,當出狀元!」
果然,三十年後之宋徽宗年間,出現賈安宅與莫儔二位狀元。
(二)
北宋名臣范仲淹遭貶至任饒州知州時,見饒州山水秀拔,僅出豪傑,卻是文風不興而深感不解。一日,范仲淹對於饒州地形做了一番堪輿後,說:「饒州城東南方之妙果禪院,有一塔高峙,其形似一卓筆,本應能興饒州文風;惟城下有數湖,雖是水脈連秀,卻抑制了本應滋潤此地儒學之風氣。」
於是范仲淹將該塔命名為「文筆峰」,另稱湖為「硯池」,並預言說:「二十年後當出狀元。」
果不其然,宋英宗治平乙巳年,饒州人彭汝礪高中狀元,印證了范仲淹之所言。
註:
一、朱服,字行中,湖州烏程縣人;熙甯六年登進士第二名,授淮南節度推官,曆中書舍人,知廬、廣、袁諸州,進職集賢殿修撰。
二、本則故事出自於朱彧《萍洲可談》;朱彧乃朱服之子,故而此事可信度極高;況且朱彧於此篇後特別聲明此乃「吾家事,非誕也。」
三、賈安宅,字居仁,宋徽宗大觀三年己丑科狀元,時年二十二歲,為湖州第一位狀元。莫儔,字壽朋,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科狀元。
四、上述范仲淹故事出自於宋朝陳貽範《范文正公鄱陽遺事錄》。惟六愚認為此篇語焉不詳;試想,依風水理論而言,若非有適度之風水形勢勘正,單憑范仲淹之命名,豈能因此而下「三十年後,當出狀元!」之豪語?
五、果不其然,《范文正公鄱陽遺事錄.州學基》篇中另有提及「由公(指范仲淹)遷指基址」。由此可見,范仲淹應該對饒州形勢曾經做過適度的風水改造。
六、自古,術家們相當重視文筆峰;風水布局所在之各種文峰建物名稱,如卓筆星、文峰塔、奎星樓、登科樓、魁星閣、文昌閣..等皆屬之,如賴文俊《催官篇.評砂》:「一峯秀出一登科,雙峯兄弟應雙舉;逺峯列筍天涯青,文與韓栁爭齊名。」明王諍《巽吉山建塔記》:「巽吉山在城南三里所,則兩校之應案也。山巔舊有塔,堪輿家所謂文筆峰也。爾時民安物阜,而科第每得高等。」清趙廷棟《陽宅三要》:「凡都、省、府、廳、州、縣,文人不利,不發科甲者,宜於甲、申、丙、丁四字上,立一文筆塔。只要高過別山,即發科甲。或山上立文筆,或平地修高塔,皆為文峰。」...等。
七、然而,同樣是筆便有文峰筆與判官筆之分;《催官篇》明載著所謂「判筆庚兌辛為奇。」風水師若是誤判形勢,或將文筆峰擺錯位置者,或有遭反噬之虞。如安徽《合肥舊志》中,記載郡守嚴公花巨資建文峰塔於巢湖姥山,期盼廬州能出狀元;惟其浮圖形如植劍槊,且是置於「劫殺」位;結果是「狀元不出,反遭倏堋埂」
八、總之,《地理人子須知》:「巽辛二方有尖秀之峰,謂之真文筆,主貴顯科名。」《陽宅集成》:「塔在巽方,或離艮辛方,為文筆,主發元魁。」《玄空秘旨》:「開口筆插離方,必落孫山之外。」《玄機賦》:「名揚科第,貪狼星在巽宮。」《紫白訣》:「下元癸卯,坎局之中宮發科。」...等;諸多風水古籍,皆提醒著後人在陰陽宅堪輿時,務必仔細勘查所謂「真文筆」。
评论(0)